热点资讯

你的位置:博鱼路亚 > 新闻动态 > 一夜之间,这家中国AI公司让美国AI圈炸了锅

一夜之间,这家中国AI公司让美国AI圈炸了锅

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1:25    点击次数:165


在专业大模型排名平台Arena上,1月24日,DeepSeek - R1的基准测试已经上升到全类别大模型的第三名,在风格控制类模型(StyleCtrl)分类里,和OpenAI O1并列第一,竞技场得分达到1357分,比OpenAI O1的1352分还略高一点。这一成绩,让大家对DeepSeek的实力有了全新的认识。英伟达股价下跌,也被一些人认为和DeepSeek的爆火脱不了干系。有人猜测,R1的成功可能让市场对英伟达AI芯片的需求预期降低了,交易员开始做空英伟达股票,导致股价下跌。甚至有人说,“中国的#DeepSeek可能是对美国股市最大的威胁,因为这家公司似乎用极低的成本就构建出了突破性的人工智能模型,还不需要用尖端芯片。这不禁让人怀疑,之前投入这个行业的数千亿美元资本开支到底有没有用”。不过,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华尔街大厂的认同,Meta今年原本计划的500亿资本开支,小扎一句话就加到了600亿至650亿。

1月20日,DeepSeek发布了能与OpenAI O1相媲美的R1模型,起初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,没想到一周后,它突然在美国火了起来。至于爆火的原因,网友们众说纷纭。有20年投资经验的大V TMT Breakout总结出了四点:可能是X平台的算法助推;也可能是华尔街顶级风投A16Z创始人Marc Andreesen发推文大力称赞;或者是《纽约时报》发表了相关报道;还有可能是英伟达盘前股价下跌引发的连锁反应。

Andreesen对DeepSeek R1的评价极高,他毫不吝啬地夸赞这是自己见过的最让人惊叹、印象最深刻的突破之一,而且还是开源的,简直就是送给全世界的一份厚礼。要知道,这位大佬投资过OpenAI、Databricks这些行业巨头,在AI领域那可是相当有话语权,他的这番称赞,让DeepSeek一下子就进入了大众的视野。《纽约时报》对DeepSeek的报道,满是羡慕和警惕。报道里说,DeepSeek的大模型仅用了600万美元的低成本和2000块芯片,就实现了和OpenAI等巨头不相上下的性能,彻底打破了“只有科技巨头才能研发出顶尖AI”的行业固有观念。它能成功,靠的是中国工程师在美国芯片限制下的创新突破。他们通过开源生态协作,优化算法,整合资源,把黑市芯片和量化交易公司积累的算力转化成了技术优势。这种模式不仅让美国的技术封锁起到了反效果,还预示着中国或许能通过开源主导权,重新构建全球AI竞争格局,让低成本创新成为颠覆行业的新路子。

在专业大模型排名平台Arena上,1月24日,DeepSeek - R1的基准测试已经上升到全类别大模型的第三名,在风格控制类模型(StyleCtrl)分类里,和OpenAI O1并列第一,竞技场得分达到1357分,比OpenAI O1的1352分还略高一点。这一成绩,让大家对DeepSeek的实力有了全新的认识。英伟达股价下跌,也被一些人认为和DeepSeek的爆火脱不了干系。有人猜测,R1的成功可能让市场对英伟达AI芯片的需求预期降低了,交易员开始做空英伟达股票,导致股价下跌。甚至有人说,“中国的#DeepSeek可能是对美国股市最大的威胁,因为这家公司似乎用极低的成本就构建出了突破性的人工智能模型,还不需要用尖端芯片。这不禁让人怀疑,之前投入这个行业的数千亿美元资本开支到底有没有用”。不过,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华尔街大厂的认同,Meta今年原本计划的500亿资本开支,小扎一句话就加到了600亿至650亿。

还有媒体报道,Meta员工在美国匿名职场社区teamblind上发帖说,DeepSeek最近的一系列动作,让Meta的生成式AI团队慌了神,工程师们都在疯狂研究DeepSeek,想从中借鉴有用的东西。OpenAI前政策主管、Anthropic联合创始人杰克·克拉克也说过,DeepSeek“招募了一群深藏不露的天才”,中国制造的大模型“会像无人机、电动汽车一样,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” 。DeepSeek的成功,意义重大。从技术层面来讲,它的R1模型没有采用业内常用的监督微调(SFT)训练范式,而是直接通过强化学习,让模型自己进化出复杂的推理能力,像反思和长链思考这些能力都不在话下。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训练效率,还减少了对昂贵计算资源的依赖。和OpenAI的O1相比,DeepSeek模型的百万token输入成本从15美元大幅降到了0.55美元,输出成本也从60美元降到了2美元 。对用户来说,DeepSeek功能强大还免费,代码也向开发者开源,自然很受欢迎,好多用户都说,用DeepSeek模型写代码,比GPT的表现还要好。

DeepSeek的出现,意味着中国AI产业正从“跟随创新”迈向“范式创新”,全球AI竞争也进入了技术多极化时代。以后,它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,又会怎样继续改写行业规则,让我们一起期待吧。




上一篇:没有了